Wednesday, September 1, 2010

莫「迷情」,要「覺情」

《法華經‧序品第一》云:「佛放一光,我及眾會,見此國界,種種殊妙。諸佛神力,智慧希有,放一淨光,照無量國。」晨語時間,上人引此經文開示,透過現代網路科技,已能實現佛陀所言之天眼通、天耳通、神足通等「神通」,不只靈鷲山上的聞法眾能接受佛陀教法,而今佛陀智慧已能普被天下。

「『神』就是精神、智慧;精神集中,就能發揮智慧。即使種族、國籍、語言不同,人人擁有同等智慧,只要有心,都能理解佛陀妙法,且進一步加以運用。」

上人以慈濟人今年在三十多個國家地區舉行浴佛、帶領當地民眾體會佛教精神為例表示,過去許多國家不知有佛教、不曾聽聞佛名,但各國慈濟人有信念,遂能藉浴佛典禮,弘傳佛陀的精神與智慧。

「佛放一光,遠近普照。能接受的人,即使距佛遙遠,也能立即體會佛陀的心地風光。反之,無法接受的人,即使近在佛前,也無法體會。」

既然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」,為何有凡聖之別呢?上人指出,人人本具「覺」因——覺悟的靈明本性,只是受無明污染,遂入「迷」因。

「佛陀來人間,是因為『覺有情』;凡夫來人間,則是因為『迷情』。有了『迷』的因,就得到迷果而流轉六道;有了『覺』的因,即能超凡入聖。」

上人續以水器形容,雖然同樣都能盛水,容量卻不相同;眾生與佛最大的差別,在於「心念」。

「凡夫的根器甚小,即使聞法解理而悟,也只是很微分的覺,無法像聖者一般徹底覺悟。學佛,要努力回歸與佛同等的境界、找回與佛同等的心地風光!」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