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能守本分,才能盡本事。就像小鳥飛翔在天空中,歌聲嘹亮而
悅耳,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氣,這就是牠們的本分、本事。
至於人,本分是安分守己,本事是發揮良能為人群服務。但是有
的人只想展現本事,卻不知自己的本分,不願守住本分,導致人生方
向脫序違規,這實在是很可怕的事情!
有一個小故事──
一位年輕人靠著賣魚來維生,有一天,他一面吆喝,一面環視四
周,注意看是否有人來買魚。突然,一隻老鷹從空中俯衝而下,在他
的魚攤咬了一條魚後立刻轉身飛向空中。賣魚郎很生氣地大喊大叫,
可是,只能無奈地看著那隻老鷹愈飛愈高、愈飛愈遠....
他氣憤地自言自語:「可惜我沒有翅膀,不能飛上天空,否則一
定不放過你!」
那天他回家時,經過一座地藏廟,他就跪在地藏廟前,祈求地藏
王菩薩保佑他變成老鷹,能展翅飛翔於天空。從此以後,他每天經過
地藏廟,都會如此殷切地祈求。
一群年輕人看到他天天向菩薩祈求,就很好奇地相互討論,其中
一人說:「這位賣魚的人,每天都希望能變成一隻老鷹,可以飛上天
空。」另一人就說:「哎喲!他傻傻地祈求,要求到何時?不如我們
來作弄作弄他!」大家交頭接耳,想了一個方法要欺負他。
第二天,其中一位年輕人先躲在地藏菩薩像的後面。賣魚郎來了
,照樣虔誠地祈求、禮拜,這時,躲在菩薩像後面的那位年輕人就說
:「你求得這麼虔誠,我要滿你的願,你可以到村內找一棵最高的樹
,然後爬到樹上試試看。」
賣魚郎以為真的聽到地藏菩薩的指示,非常歡喜,趕快跑進村裡
找到一棵最高的樹,然後爬到樹上。
那棵樹實在太高了。他愈往上爬,愈覺得擔心。
他爬上樹頂,向下看──「哇!這麼高!我真的能飛嗎?」那群
年輕人也跟著來了,他們在樹下故意七嘴八舌地喊道:「你們看,樹
上好像有一隻大老鷹,不知道牠會不會飛?」「既然是老鷹,一定會
飛嘛!」
賣魚郎心裡很高興,他想:我果然已變成一隻老鷹了!既然是老
鷹,哪有不會飛的呢?於是展開雙手,擺出展翅欲飛的架勢,從樹頂
跳下去。
可是,怎麼不是向上飛,而是向下墜落呢?好怕啊!但是已經來
不及了。幸好,他落在泥漿地上,陷入爛泥巴和水草之中,只受到輕
傷。
那些年輕人跑過來,幸災樂禍地取笑他。他說:「你們笑什麼?
我是兩隻翅膀跌斷了,不是飛不起來啊!」
這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大的警惕──
一個人要守本分,才能盡本事。若只想得到大本事,卻沒有守好
自己的本分,不自量力盲目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,是非常危險的。
學佛的人也是如此,如果心念離開了自己的本分,則修行之路就
會很坎坷,煩惱也會很多!
所以,大家要時刻反省自己的心念、言行是否已偏離本分,如此
才能盡本事,充分發揮良能為人群服務。總歸一句話:一定要多用心
啊!
Saturday, June 26, 2010
Saturday, June 12, 2010
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- 救命的口袋
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- 救命的口袋
人之初、性本善,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,但是被後天習氣薰染
,而有種種不同的心態。
在一個鄉村裡有戶人家,家中有阿嬤、爸爸和媽媽,還有一個小
男孩。他們家附近有座佛寺。這孩子個性耿直,反應有些遲鈍,但媽
媽還是很有愛心地扶養他。
男孩到了就學年齡時,父母送他去上學,但是,有些同學曾欺負
、嘲笑他:「呆子來了!呆子來了!」可是不管同學如何作弄他,他
都不會生氣,只是遠離那些同學,自得其樂地遊戲。
他有一個特別的習慣──喜歡撿東西裝在口袋裡帶回家。他的媽
媽每天都會等在門口,問他口袋裡有什麼東西,要他拿出來,男孩就
乖乖地全部拿出來,媽媽把口袋清得很乾淨後才讓他進屋。如果媽媽
忘記在屋外等,他就會把東西帶進房間,甚至放在枕邊一起睡;媽媽
為此很傷腦筋。
有一天,媽媽同樣問:「今天口袋裡有什麼東西?」正伸手要翻
他的口袋時,男孩往後退了幾步,不讓媽媽翻。媽媽有些生氣,心想
:每天都要為你清理口袋,已經夠煩人了,現在還不讓我看!於是上
前拉他,男孩馬上護著口袋,媽媽把他的手撥開,結果摸到一團溫溫
軟軟的東西,她嚇了一跳,把手縮回來,問男孩:「到底放了什麼?
趕快拿出來!」男孩只好流著眼淚,小心翼翼地把「牠」捧出來。
原來是一隻剛脫殼、還沒睜開眼的小鳥!
媽媽摟著男孩說:「孩子,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?今天是佛
誕日,是很吉祥的日子,不能殺生喔!你不要弄痛小鳥,趕快拿到屋
後放生,讓牠去田裡找東西吃。」
男孩乖順地,正要照著媽媽的話去做時,媽媽看到他的上衣有一
處破洞,就說:「等一下,你先把衣服脫下來,我幫你補一補。」其
實媽媽是覺得每天翻看兒子的口袋很麻煩,所以想把口袋縫住,這樣
兒子就不會再裝東西回來。
男孩把衣服脫下後,媽媽就一針一針地縫;縫好,她回頭叫兒子
回來穿上衣服,但是一直叫,卻找不到兒子。媽媽很擔心,兒子沒穿
上衣,會跑到那裡去呢?
過一會兒,阿嬤回來了,可是還沒踏進門就氣沖沖地叫著媳婦。
媳婦心想,婆婆不是去寺裡浴佛嗎?怎會怒氣沖沖的?婆婆說:「你
為什麼讓孩子光著上身去佛寺,讓我沒面子!」媳婦很為難,但婆婆
一肚子氣,只好靜靜地聽婆婆罵;媳婦心想:這個傻兒子為何光著上
身跑到佛寺?還是去把他找回來吧!
走到屋後時,媽媽聽到倉庫裡有聲音,於是輕輕地走過去,悄悄
地打開門;她看到兒子手中拿了一罐水,原來他是去佛寺要甘草水。
男孩小心翼翼地餵小鳥喝水,還輕聲地對小鳥說:「佛祖會保佑
你!睜開眼睛快快長大,可以飛去找你媽媽哦!」他不斷地、溫柔地
對小鳥說這些話,又一滴一滴慢慢地餵小鳥喝水。
媽媽看了又感動又歡喜,原來兒子也懂得愛惜生命!她決定把縫
住的口袋拆開來,因為兒子很有愛心,他的口袋也可以做為救命的袋
子啊!
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,小男孩雖然智商不高,可是很善良,即使
常被人罵成「呆子」,他都不會和別人計較,而且懂得「尊重生命」
。他的阿嬤雖然會去寺裡拜拜,但是被世間的無明習氣薰染,個性急
躁,因此不分黑白地責怪媳婦。而母愛是天性,不論男孩聰明與否如
何,他的媽媽還是很用心地教育他;她看到孩子有善良的心,於是把
縫死的口袋再拆開,讓孩子的純真、善良天性有發揮的空間。
人性本善,但因後天環境影響而薰染各種習氣。所以,大家要多
用心,努力去除無明的習氣,回歸原來的清淨本性!媽媽把兒子的口
袋恢復原狀,讓他的愛心有發揮的空間。
人之初、性本善,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,但是被後天習氣薰染
,而有種種不同的心態。
在一個鄉村裡有戶人家,家中有阿嬤、爸爸和媽媽,還有一個小
男孩。他們家附近有座佛寺。這孩子個性耿直,反應有些遲鈍,但媽
媽還是很有愛心地扶養他。
男孩到了就學年齡時,父母送他去上學,但是,有些同學曾欺負
、嘲笑他:「呆子來了!呆子來了!」可是不管同學如何作弄他,他
都不會生氣,只是遠離那些同學,自得其樂地遊戲。
他有一個特別的習慣──喜歡撿東西裝在口袋裡帶回家。他的媽
媽每天都會等在門口,問他口袋裡有什麼東西,要他拿出來,男孩就
乖乖地全部拿出來,媽媽把口袋清得很乾淨後才讓他進屋。如果媽媽
忘記在屋外等,他就會把東西帶進房間,甚至放在枕邊一起睡;媽媽
為此很傷腦筋。
有一天,媽媽同樣問:「今天口袋裡有什麼東西?」正伸手要翻
他的口袋時,男孩往後退了幾步,不讓媽媽翻。媽媽有些生氣,心想
:每天都要為你清理口袋,已經夠煩人了,現在還不讓我看!於是上
前拉他,男孩馬上護著口袋,媽媽把他的手撥開,結果摸到一團溫溫
軟軟的東西,她嚇了一跳,把手縮回來,問男孩:「到底放了什麼?
趕快拿出來!」男孩只好流著眼淚,小心翼翼地把「牠」捧出來。
原來是一隻剛脫殼、還沒睜開眼的小鳥!
媽媽摟著男孩說:「孩子,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?今天是佛
誕日,是很吉祥的日子,不能殺生喔!你不要弄痛小鳥,趕快拿到屋
後放生,讓牠去田裡找東西吃。」
男孩乖順地,正要照著媽媽的話去做時,媽媽看到他的上衣有一
處破洞,就說:「等一下,你先把衣服脫下來,我幫你補一補。」其
實媽媽是覺得每天翻看兒子的口袋很麻煩,所以想把口袋縫住,這樣
兒子就不會再裝東西回來。
男孩把衣服脫下後,媽媽就一針一針地縫;縫好,她回頭叫兒子
回來穿上衣服,但是一直叫,卻找不到兒子。媽媽很擔心,兒子沒穿
上衣,會跑到那裡去呢?
過一會兒,阿嬤回來了,可是還沒踏進門就氣沖沖地叫著媳婦。
媳婦心想,婆婆不是去寺裡浴佛嗎?怎會怒氣沖沖的?婆婆說:「你
為什麼讓孩子光著上身去佛寺,讓我沒面子!」媳婦很為難,但婆婆
一肚子氣,只好靜靜地聽婆婆罵;媳婦心想:這個傻兒子為何光著上
身跑到佛寺?還是去把他找回來吧!
走到屋後時,媽媽聽到倉庫裡有聲音,於是輕輕地走過去,悄悄
地打開門;她看到兒子手中拿了一罐水,原來他是去佛寺要甘草水。
男孩小心翼翼地餵小鳥喝水,還輕聲地對小鳥說:「佛祖會保佑
你!睜開眼睛快快長大,可以飛去找你媽媽哦!」他不斷地、溫柔地
對小鳥說這些話,又一滴一滴慢慢地餵小鳥喝水。
媽媽看了又感動又歡喜,原來兒子也懂得愛惜生命!她決定把縫
住的口袋拆開來,因為兒子很有愛心,他的口袋也可以做為救命的袋
子啊!
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,小男孩雖然智商不高,可是很善良,即使
常被人罵成「呆子」,他都不會和別人計較,而且懂得「尊重生命」
。他的阿嬤雖然會去寺裡拜拜,但是被世間的無明習氣薰染,個性急
躁,因此不分黑白地責怪媳婦。而母愛是天性,不論男孩聰明與否如
何,他的媽媽還是很用心地教育他;她看到孩子有善良的心,於是把
縫死的口袋再拆開,讓孩子的純真、善良天性有發揮的空間。
人性本善,但因後天環境影響而薰染各種習氣。所以,大家要多
用心,努力去除無明的習氣,回歸原來的清淨本性!媽媽把兒子的口
袋恢復原狀,讓他的愛心有發揮的空間。
單腳舞出精采人生
http://news.tzuchi.net/tcem.nsf/A3025EDE6940785048256A6A00015444/2EEC98FA8115CE59482577380039A6D8?OpenDocument
6月3日(星期四),臺南慈濟小學舉辦了一場十分特別的講座,邀請到「單腳舞動人生」一書的作者------林睦卿老師,為五、六年級的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16歲,是許多人青春洋溢的大好年華,睦卿老師卻在夢想正要開始起飛的16歲,發現罹患骨癌。白皙漂亮的睦卿老師,曾經想要當演員,當舞者,四處旅行,醫生卻說:「…可能沒辦法活超過五年…」,然而睦卿老師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夢想與希望,當初只是想試試看,只剩下一隻腳的自己,還能做些什麼事?游泳、跳舞、騎單車、甚至也嘗試攀岩、征服玉山、擔任外景節目主持人、遠赴澳洲遊學…等,開朗的睦卿老師跟大家分享:「我發現,我還是什麼都能做!」
「其實我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完全面對的,畢竟這是少了一隻腳…」燦爛的笑容底下,也曾經躲在被窩難過痛哭,逃避起床,不能接受自己已經失去左腳的事實,憑著多一份的樂觀和毅力,仍然努力讓自己的生命活出精采與價值!
隨後,睦卿老師邀請孩子們一同上前體驗“單腳騎車”、“單腳跳舞”、“單腳搖呼拉圈”…等,孩子們躍躍欲試,上前互動後,紛紛表示:「只有一隻腳好累喔,都不能平衡…」、「睦卿姊姊真是太厲害了!」、「我學到要堅強,遇到困難也不可以輕言放棄。」「人就算在失敗中跌倒,也可以勇敢站起來!」五年級的原易小朋友更分享著:「一隻腳也可以邁出精彩的人生,真的很不簡單!」短短一個鐘頭的分享,已經讓孩子們收穫滿滿!
「我人生最重大的挫折,是16歲時失去了我的左腳;而我人生最精彩的部份,也是從失去左腳開始!」透過紀錄片:「12.5公分的禮物(註)」呈現,與睦卿姊姊的活潑親切的現身說法,讓孩子們對生命多了更深的感動和體認,學會珍惜自己、看重自己,同時也印證了師公 上人的靜思語---「信心、毅力、勇氣三者具備,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」。睦卿老師最後送給孩子們三個禮物:「從“零”開始,一步一步為夢想奠定基礎」、「“目”中有人,接納別人的意見與想法」、「“親”手去做,唯有親身體驗才能收穫與成長」,希望孩子們以睦卿姊姊的人生故事為借鏡,對的事情就要堅持初衷,勇敢完成,舞出精彩的生命樂章!
註:12.5公分指的是僅存12.5公分的左腳。
新聞提供:臺南慈濟小學人文室 楊琇雯
6月3日(星期四),臺南慈濟小學舉辦了一場十分特別的講座,邀請到「單腳舞動人生」一書的作者------林睦卿老師,為五、六年級的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16歲,是許多人青春洋溢的大好年華,睦卿老師卻在夢想正要開始起飛的16歲,發現罹患骨癌。白皙漂亮的睦卿老師,曾經想要當演員,當舞者,四處旅行,醫生卻說:「…可能沒辦法活超過五年…」,然而睦卿老師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夢想與希望,當初只是想試試看,只剩下一隻腳的自己,還能做些什麼事?游泳、跳舞、騎單車、甚至也嘗試攀岩、征服玉山、擔任外景節目主持人、遠赴澳洲遊學…等,開朗的睦卿老師跟大家分享:「我發現,我還是什麼都能做!」
「其實我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完全面對的,畢竟這是少了一隻腳…」燦爛的笑容底下,也曾經躲在被窩難過痛哭,逃避起床,不能接受自己已經失去左腳的事實,憑著多一份的樂觀和毅力,仍然努力讓自己的生命活出精采與價值!
隨後,睦卿老師邀請孩子們一同上前體驗“單腳騎車”、“單腳跳舞”、“單腳搖呼拉圈”…等,孩子們躍躍欲試,上前互動後,紛紛表示:「只有一隻腳好累喔,都不能平衡…」、「睦卿姊姊真是太厲害了!」、「我學到要堅強,遇到困難也不可以輕言放棄。」「人就算在失敗中跌倒,也可以勇敢站起來!」五年級的原易小朋友更分享著:「一隻腳也可以邁出精彩的人生,真的很不簡單!」短短一個鐘頭的分享,已經讓孩子們收穫滿滿!
「我人生最重大的挫折,是16歲時失去了我的左腳;而我人生最精彩的部份,也是從失去左腳開始!」透過紀錄片:「12.5公分的禮物(註)」呈現,與睦卿姊姊的活潑親切的現身說法,讓孩子們對生命多了更深的感動和體認,學會珍惜自己、看重自己,同時也印證了師公 上人的靜思語---「信心、毅力、勇氣三者具備,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」。睦卿老師最後送給孩子們三個禮物:「從“零”開始,一步一步為夢想奠定基礎」、「“目”中有人,接納別人的意見與想法」、「“親”手去做,唯有親身體驗才能收穫與成長」,希望孩子們以睦卿姊姊的人生故事為借鏡,對的事情就要堅持初衷,勇敢完成,舞出精彩的生命樂章!
註:12.5公分指的是僅存12.5公分的左腳。
新聞提供:臺南慈濟小學人文室 楊琇雯
Tuesday, June 1, 2010
信解精進
標題 : 信解精進
要信解,要精進——
相信了、體會了,
更要發心立願,
克服困難,精進前行。
佛陀說: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。」不分種族、膚色,人人都具有清淨本性。在
南非,有一群祖魯族慈濟志工,雖然生活在困窘中,仍發心立願,走入更苦的地方去
付出。
祖魯族志工慈布,家境並不好,卻關心比自己更苦的人,不只發心照顧孤兒,也經常
走入窮困病苦的家庭去關懷。她常說:「我還有餘力付出,比他們幸福。」
今年四月間,慈布突然身體不適,無法行動。法親們前往關懷時,她告訴大家:「還
有很多人需要我幫助,我不能倒下來,要跟你們一起去付出……」志工送她到醫院檢查
發現,是結核菌感染,對症下藥後,不到一個月她就能跟著大家去淨灘。
當天在海灘上撿垃圾時,人人臉上帶著笑容,引起三位年輕人的注意。得知這群年
長、行動不便的志工生活清苦,卻能幫助別人、且做環保為大地付出;年輕人心生慚
愧說:「我們有好手好腳,做的卻是偷竊的事。我發誓,再也不偷東西,要重新展開
人生!」
看,這群菩薩如此堅毅勇敢、逆來順受,信解精進,不被困難阻擾;再苦、再累,都
堅持付出。這種心靈自我鞭策、這分耐心與毅力,多麼可貴!
困境壓不住他們活躍、亮麗的心靈本性,不斷發揮生命之光。這分精神實在令人佩
服,他們雖然不是信仰佛教,卻相信因果,把握這一生精進行善、不懈怠;真正做到
了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」。這樣的人生多麼高貴!
要信解,要精進——
相信了、體會了,
更要發心立願,
克服困難,精進前行。
佛陀說: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。」不分種族、膚色,人人都具有清淨本性。在
南非,有一群祖魯族慈濟志工,雖然生活在困窘中,仍發心立願,走入更苦的地方去
付出。
祖魯族志工慈布,家境並不好,卻關心比自己更苦的人,不只發心照顧孤兒,也經常
走入窮困病苦的家庭去關懷。她常說:「我還有餘力付出,比他們幸福。」
今年四月間,慈布突然身體不適,無法行動。法親們前往關懷時,她告訴大家:「還
有很多人需要我幫助,我不能倒下來,要跟你們一起去付出……」志工送她到醫院檢查
發現,是結核菌感染,對症下藥後,不到一個月她就能跟著大家去淨灘。
當天在海灘上撿垃圾時,人人臉上帶著笑容,引起三位年輕人的注意。得知這群年
長、行動不便的志工生活清苦,卻能幫助別人、且做環保為大地付出;年輕人心生慚
愧說:「我們有好手好腳,做的卻是偷竊的事。我發誓,再也不偷東西,要重新展開
人生!」
看,這群菩薩如此堅毅勇敢、逆來順受,信解精進,不被困難阻擾;再苦、再累,都
堅持付出。這種心靈自我鞭策、這分耐心與毅力,多麼可貴!
困境壓不住他們活躍、亮麗的心靈本性,不斷發揮生命之光。這分精神實在令人佩
服,他們雖然不是信仰佛教,卻相信因果,把握這一生精進行善、不懈怠;真正做到
了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」。這樣的人生多麼高貴!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